一、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学目的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体育教学改革,注重以人为本、个性形成和能力培养,逐步创建具有我校鲜明特色的校本体育课程体系。根据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知的有关精神,把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体育能力、发展学生健康素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努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自我体育锻炼能力,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积极推动我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课余体育锻炼的“一体化”进程,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二、体育教学俱乐部目标任务
1、促进学生从被动选课向主动选择转变
通过俱乐部制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参加第一爱好运动项目的需求,打破了以往许多学生被迫进入自己不喜欢项目教学的框架。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上课的时间,自主选择任课教师。
2、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俱乐部的教学理念是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由被动学习的角色逐渐向主动参与、主动交流、主动组织与管理等方向转变。
3、促进学生从被动管理向自主管理转变
为健全和完善体育教学俱乐部管理体系,增加学生锻炼、成长、成才的机会,面向全校参加俱乐部的学生公开招聘俱乐部学生干部(主席、副主席,宣传、活动、外联、后勤等部长职位),努力提高了学生干部的管理、组织与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辅教作用。
4、促进课内教学效果向课外实践运用转变
俱乐部一大特点就是竞赛活动频繁,有班级内部比赛、班级与班级比赛、学院与学院比赛;有课内比赛也有课外比赛。课内教学效果在课外得到发挥与运用。如篮球俱乐部、排球俱乐部重在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与学校每年举行的大学生篮球“雷锋杯”、排球“木兰杯”衔接。学生在比赛中不但竞技水平得到提高,裁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锻炼与提高。
5、促进学生从学校体育向社区体育最终向终身体育转变
在俱乐部的教学过程中,提倡与校外相关的个人、团体进行交流与沟通。通过聘请人员进行实践讲座、比赛交流、组织观摩等形式,努力提高竞技水平,提升组织与管理的社会实践能力,促使向社会渗透。
6、促进体育教学从单一实践环节向综合教学信息平台转变
建立各教学俱乐部网站,内容涉及俱乐部章程、运作方式、管理机构、教学大纲计划、项目简介起源与发展、裁判知识、临场运用等多方面,同时鼓励学生设置各个专项俱乐部的教学交流QQ群。创新学习平台,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同学互动交流。
7、促进学生评价从单纯技术评价向个性能力评价转变
俱乐部教学的一大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竞技能力、裁判能力、组织管理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在教学评价中,不但对学生全面进行运动技能水平的考核,还增加了技能运用能力、裁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三个可以选择的能力模块,使得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方向,自主地选择学习、实践与考核。
8、促进课程教学从单纯课内向课内外一体化转变
俱乐部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任何俱乐部或任何运动项目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每位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每次不少于1小时。体育教学俱乐部学生体育成绩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评价方式,学生每学期的课外体育锻炼情况作为体育课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
三、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设置
1、俱乐部组织安排
体育教学俱乐部为必修课程。开设对象是我校一、二年级学生(大三、大四学生自愿参加),且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一、二年级分别选择不同的俱乐部。并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兴趣、爱好和需求,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参加俱乐部课程教学。以某一项目为主,进行学习和锻炼,使其掌握该项目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技能以及锻炼方法,培养其锻炼的兴趣、体育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对体质与健康的自我评价能力。
2、课程设置
体育教学俱乐部有:篮球俱乐部、排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网球俱乐部、舞龙俱乐部、龙舟俱乐部、体育舞蹈俱乐部、瑜伽俱乐部、太极柔力球俱乐部、健美健身俱乐部、轮滑俱乐部、定向越野俱乐部、太极拳俱乐部、太极拳剑俱乐部、女子防身术俱乐部、健身气功俱乐部、武术套路俱乐部、武术散打俱乐部、台球俱乐部、壁球俱乐部、有氧健身俱乐部、康复保健俱乐部等。
四、体育教学俱乐部管理
俱乐部管理中心主任由体育教研部主任或副主任担任,俱乐部管理中心主任对各单项俱乐部实行宏观管理,教学教研室协助管理。各单项俱乐部实行任课教师负责制。每个俱乐部设主席、副主席各一名,由学生担任,负责俱乐部的日常工作。
俱乐部主席在任课教师的组织下对俱乐部工作全面负责,副主席协助主席做好各方面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
1、负责制定每学期俱乐部活动计划及实施。
2、深入了解同学们对俱乐部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并积极向任课教师反映。
3、积极组织俱乐部的各项活动(如竞赛、讲座、观摩、交流等),负责筹划俱乐部活动经费的使用与赞助。
4、运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宣传体育俱乐部活动的重要性,提高同学的体育观念,动员同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5、注意发现和培养俱乐部活动积极分子,发挥好他们在活动中的骨干作用。
6、完成俱乐部的其它工作任务。
俱乐部下设:宣传部、活动部、外联部、后勤部。
五、俱乐部教学组织
1、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依据《淮海工学院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教学大纲、计划》有关要求,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的组织安排,做到系统性和阶段性相结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2、在教学组织上,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
3、在教学方法上,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锻炼学生对知识的摄取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和观念。
六、俱乐部教学评价
俱乐部一个活动周期为一学年(2个学期)。学生每学期按俱乐部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要求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体育理论学习,完成规定学时,可获得1学分。
1、俱乐部教学成绩按照百分制打分,其总分依据学习态度、出勤率、身体素质、专项技能水平和理论考核等方面的具体得分进行综合评定。
2、在能力考核方面设置技能运用能力、裁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三个可以选择的能力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方向,自主地选择学习、实践与考核。
3、每一学年进行一次综合评定,评选出优秀会员(占会员总数的5%);凡热心体育俱乐部活动、支持体育俱乐部、为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会员可成为淮海工学院体育俱乐部荣誉会员;凡做出不符合本章程规定或有损体育俱乐部荣誉及利益行为的会员,俱乐部管理中心有权对其取消会员资格,并上报学生处进行处理。
4、按照《淮海工学院体育教学俱乐部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管理办法》,学生每学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累计达48次或以上者,体育课期末成绩加10分;累计锻炼次数达32-47次者,体育课期末成绩加6分;累计锻炼次数达16次(不包括16次)以下者,体育课成绩为59分。
5、俱乐部学生每年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否则俱乐部教学成绩为不合格。因身体等原因不能参加测试者,需经各自所属学院和体育教研部同意,并办理相关免测或缓测手续。
体育教研部
2012年9月